分類 科技趨勢

太空競賽變科技戰?中美角力延伸至宇宙前線

中美太空競爭的象徵性插圖,兩名太空人分別站在各自火箭前,背景是星空。

2024年10月,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九號,美國太空人卻因技術故障延後返地,這場太空對比再度引發全球關注。從錢學森到嫦娥計畫,中國正穩步推進月球與火星探索;而美國則以「阿提米絲計畫」重返月球為目標。中美兩國的太空角力,不只是速度之爭,更關乎科技實力與國際規則的主導權。當《外太空條約》面臨挑戰、商業航天興起,太空成為新世代科技戰的前線。台灣若忽視這波趨勢,恐錯失科技與產業布局的契機。

AI新戰局開打:中國技術突飛猛進,美國與台灣該怎麼應對?

象徵中美AI競爭、台灣夾在中間的插圖

中國大陸近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,已引發全球矚目。以低成本、高效率為特點的新一代AI模型,讓中國成功打破美國長期壟斷的技術優勢,也促使華府重新審視科技戰略。面對中國AI技術迅速崛起、美國全力防堵的態勢,台灣正處於兩強夾擊的關鍵位置。雖然台灣已有TAIDE、TAME、DaVinci等本地AI計畫,但資金與規模仍與中美差距甚大。AI時代的浪潮不會等待任何國家,唯有積極投入研發、建立自主技術與國際合作策略,台灣才能在中美科技競賽中找出自己的定位,抓住新時代的發展契機。

盡信AI,不如無AI?當智慧機器取代了人類的思考

AI錯誤繪製國王的插圖,象徵科技誤解歷史

2024年,一款AI圖像生成器誤將英國中古時代的國王畫成非洲裔,引發全球討論。這起事件揭示AI在重塑歷史與知識時可能產生的偏差。澳洲學者Sarah V. Bentley指出,AI並非像印刷術那樣讓更多人獲得知識,而是透過演算法將海量資料壓縮成「單一答案」,卻可能混雜偏見與錯誤。從黑人國王到女性教宗的「AI幻象」,顯示科技正在重構人類記憶,引發「數位失憶」與判斷力流失的危機。AI帶來便捷的同時,也讓人類越來越依賴機器思考。唯有重拾蘇格拉底式的懷疑精神,意識到「知道自己無知」,我們才能在AI主導的時代保持清醒與智慧。

當大陸機器人會跳舞、能接客,台灣的科技夢在哪?

倪國緯AI繪製的插圖,描繪央視春晚舞台上,穿著東北大花棉襖的人形機器人手持紅色手絹跳秧歌,融合科技與傳統藝術。

2025年央視春晚,一場名為《秧BOT》的表演讓人目不轉睛。16台來自杭州的H1人形機器人,穿上鮮豔的大花棉襖、手揮紅絹,在紅金燈光下隨節奏起舞,完美演繹東北秧歌。那一刻,科技不再冰冷,而是充滿了人情味。許多台灣網友驚呼:「這才是真正的未來感!」這場演出不只是炫技,更象徵人工智慧與傳統文化的奇妙融合。從舞台技術、動作演算到服裝設計,每個細節都展現中國AI產業的成熟與自信。當人形機器人都能跳出生活的韻律,未來的世界,或許真的比想像中更溫暖。

中國「數字人」正走進真實世界,重塑直播產業

AI繪製的數字人直播示意圖(中國直播電商趨勢,倪國緯專欄)

在中國,AI「數字人」正從實驗室走進真實世界。由百度打造的「羅永浩數字人」登上直播舞台,七小時吸引1300萬人次觀看,創下逾5500萬元人民幣的銷售佳績。它不僅能模仿語氣表情,還能即時互動,讓人彷彿置身真實現場。這不只是技術突破,更是直播產業被重新定義的開始。本文由倪國緯撰寫,帶你感受這場AI浪潮如何改變內容與生活的未來。

科技無國界:Monica與Manus的啟示

AI繪製的插圖,電腦螢幕同時顯示Monica與Manus介面,展現人工智慧應用的多樣性,由倪國緯專欄介紹。

Monica 與 Manus 的出現,揭示了中國新創在 AI 應用層的突破。Monica 最初以整合 ChatGPT、Claude 等國際模型的插件問世,幫助使用者更便利地接觸人工智慧,而 Manus 則進一步發展為通用型 AI Agent,能自動規劃並執行複雜任務,如篩選履歷、分析股票與生成報告。這段從北京到新加坡的旅程,不僅映射出地緣政治下的選擇,也展現了亞洲科技企業的靈活應對。倪國緯在專欄中指出,AI 的未來不屬於單一國家,而是全球共同推動的浪潮。透過 Monica 與 Manus 的故事,讀者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與產業,也能看見中國新創在產品化與市場洞察上的獨特優勢。

充電樁也能分潤?RWA 把日常現金流變成可投資資產

台北雨天的便利商店前,兩名騎士在 Gogoro 換電站更換電池,對照中國大陸充電樁與 RWA(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)收益權概念

從台北 Gogoro 換電站的生活場景切入,白話解讀 RWA(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):把換電、充電樁等可量化營運「收益權」上鏈,透過區塊鏈與智慧合約實現透明結算與即時分潤;並點出關鍵風險,包括資料稽核、權利邊界、價格波動、買賣深度與技術漏洞。以熟悉的例子說清楚 RWA 如何把日常現金流轉為數位資產,適合入門理解與理性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