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 思有所得

在紛擾世間中,理論並非冰冷的文字,而是照亮內心的微光。這裡記錄我從心理學、哲學、社會學等各類思潮中得到的啟發與反思,在思索之中,盼望有所獲得。

景氣熱、薪水冷:台灣「貧窮黑數」背後的世代焦慮

台灣城市街頭,許多人面帶憂愁走在大馬路上,象徵被統計遺忘的中間世代與貧窮黑數,由倪國緯以AI繪製呈現。

拜讀李貴敏委員的文章後,我深感「貧窮黑數」這個詞道盡了當代台灣的真實處境。當統計數字告訴我們經濟成長、股市創高時,卻仍有人為一萬八千元的學雜費選擇結束生命。繁榮的數據與現實的生活之間,存在一道看不見的鴻溝。許多年輕人即使努力工作,仍難以擺脫低薪與高物價的夾擊,只能在臨界點上掙扎。這不是個人的失敗,而是結構性的無力——一個被制度遺忘的世代。面對失真的統計與遙不可及的繁榮,我們只能學會自我賦權,在風雨中為自己撐傘,用雙手為人生築起一條能抵禦風暴的路。

加州大火,台灣該警覺的是自己的防災與治理能力

加州山林與豪宅陷入熊熊大火中,火焰吞噬整片山坡,天空被橘紅色濃煙籠罩,象徵氣候變遷與治理危機。由倪國緯構思並以AI繪製完成。

2025年初的加州大火,讓陽光之州化為火海煉獄。斷崖大火與伊頓大火在焚風助長下狂燒近一個月,超過一萬五千公頃土地成焦土,豪宅、校園與歷史建築灰飛煙滅。倪國緯在專欄中指出,這場災難不只是天災,更是人禍的總和:氣候變遷、基礎設施老化、保險制度失衡與政治惡鬥交織成一場治理危機。當加州陷入火海時,台灣也該警覺——面對極端氣候、能源轉型與防災準備,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?這不僅是對加州的警訊,更是對所有島嶼國家的警鐘。

法律生效後能不執行嗎?115年度預算案背後的憲政爭議解析

一名男子站在大型金色天平下,他的左邊是立法院大門,右邊是行政院大門,頭上有問號,象徵憲政權力的平衡與思辨。

115年度總預算爭議引發關於法律義務與預算裁量的憲政討論。行政機關聲請釋憲的核心,在於能否以「可能違憲」為由暫不執行生效法律。本文以釋字264號與391號為例,說明立法與行政的權限差異,並推算「違憲且溯及失效」機率僅六分之一。多數大法官判決採「定期失效」或「不溯及既往」,顯示信賴保護仍為主流。此爭議突顯台灣憲政體制的挑戰,也提醒社會以理性維護法治與制度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