賴清德喊「諾貝爾獎333」是豪賭?揭密日本27座獎盃的「超前部署」時間差

賴清德總統喊出未來 30 年增 3 位諾貝爾獎得主,是模仿日本的科學豪賭?倪國緯深度分析:日本的成功是收割 30 年前的成果,揭示台灣科研土壤「職業化」的危機。我們能否具備日本當年的耐心,投入基礎科學?
由倪國緯筆耕主理 觀天下風雲,論科技大勢,識海峽脈動,記時代浮沉。
由倪國緯筆耕主理 觀天下風雲,論科技大勢,識海峽脈動,記時代浮沉。

賴清德總統喊出未來 30 年增 3 位諾貝爾獎得主,是模仿日本的科學豪賭?倪國緯深度分析:日本的成功是收割 30 年前的成果,揭示台灣科研土壤「職業化」的危機。我們能否具備日本當年的耐心,投入基礎科學?

倪國緯深度解析:台灣健保補充保費「年結算」為何喊卡?借鏡北京「五險一金」的高負擔教訓,揭示兩岸社會保障體系共同面臨的開源與公平兩難。

倪國緯解析台灣高溫假立法的相關問題。為何 93%勞工贊成,制度卻難以落地?借鑒倪國緯在北京十年的經驗,揭露 40度規定下的「魔術」式規避,警示台灣如何避免德政變調。

倪國緯親身經歷分享:多年前在北京工作,我的「神舌」朋友如何分辨出餐桌上的地溝油(餿水油)?曾是食品安全夢魘的地溝油,如今竟在國際市場上身價暴漲,成為美歐各國瘋搶的「綠色黃金」!從川普揚言禁運到轉身成為可持續航空燃料(SAF),倪國緯深入解析這場廢棄食用油(UCO)產業的華麗轉身與背後的科技煉金術,看科技如何改變世界。

台中梧棲疑爆非洲豬瘟,再掀防疫警報。倪國緯回憶在大陸養豬場看到一隻「不肯進屠宰場的豬」,從牠的恐懼與本能反思台灣防疫體系的漏洞。從口蹄疫到萊豬,再到非洲豬瘟,病毒不分藍綠,唯有信任與專業才能守住台灣養豬業的命脈。

美國政府關門已進入第19天,川普與國會僵持不下,讓全球再度注視華府政治的荒謬現場。為何台灣不會發生同樣情形?《預算法》第54條提供了穩定的防火牆,卻也讓行政部門多了底氣。穩定之外,是否潛藏新的權力失衡?

115年度總預算爭議引發關於法律義務與預算裁量的憲政討論。行政機關聲請釋憲的核心,在於能否以「可能違憲」為由暫不執行生效法律。本文以釋字264號與391號為例,說明立法與行政的權限差異,並推算「違憲且溯及失效」機率僅六分之一。多數大法官判決採「定期失效」或「不溯及既往」,顯示信賴保護仍為主流。此爭議突顯台灣憲政體制的挑戰,也提醒社會以理性維護法治與制度信任。

這篇文章以「鶴崗」為引,對比中國大陸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房市現象。鶴崗曾是煤炭重鎮,隨著資源枯竭、人口外流,房價跌至不可思議的低點,成為「躺平族」的理想落腳地;而台灣房價卻節節高升,讓年輕人望屋興嘆,甚至影響結婚與生育意願。文章指出,鶴崗的「低價困局」與台灣的「高價焦慮」,其實都反映出經濟結構轉型與產業發展失衡的問題。作者認為,唯有推動多元產業、均衡發展,才能避免城市「鶴崗化」或「泡沫化」,讓人民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的願景。

美國移民局 9 月突襲喬治亞州現代汽車工廠,逮捕 450 名非法工人,其中超過 300 名來自南韓,震撼社會。這讓我想起在雪城大學留學時,也曾被移民局官員臨檢,幸好憑著憲法課學到的 due process(正當法律程序) 原則,化解了危機。正如最高法院的經典案例所示,即使找到證據,若過程違反程序正義,也不能成立。這次美國的突襲行動,再次提醒我們:法律的價值不只在於懲罰,更在於保障每個人的基本權利。

台灣有七成勞工薪資低於平均,薪資差距擴大正讓社會陷入不平等與不信任。我拜讀李貴敏委員的文章後深受觸動,也反思自己從大陸返台後,薪水不僅下滑,更淪為「七成」的一員。這不只是個人處境,而是結構性的問題:當努力無法換來公平回報,人心自然動盪。正如歷史上《叫魂》所揭示的社會焦慮,台灣今天的現象值得我們警惕與省思,盼引起更多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