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國緯文章插圖:Alpha Arena AI 炒股競賽,Qwen 與 Deepseek 獲勝,GPT-5 與 Gemini 在劇烈加密貨幣 K 線圖上焦慮落敗。

金融實戰:六大AI模型真金白銀對決!Google/OpenAI慘輸中國Qwen,Deepseek

倪國緯深度解析 Alpha Arena AI 炒股大賽!六大模型真金白銀對決,為何 Google 的 Gemini 和 OpenAI 的 GPT-5 慘輸給中國的 Qwen 和 Deepseek?揭露 AI 投資的「人性」弱點、紀律陷阱與最終的風險啟示。

倪國緯文章插圖:Alpha Arena AI 炒股競賽,Qwen 與 Deepseek 獲勝,GPT-5 與 Gemini 在劇烈加密貨幣 K 線圖上焦慮落敗。
AI繪製「Alpha Arena」AI 炒股大賽:在加密貨幣市場的劇烈 K 線圖上,來自中國的 Qwen 和 Deepseek 保持冷靜獲利;而美國頂級 AI 模型如 Gemini 和 GPT-5 則因高頻交易和策略混亂而焦慮落敗。(圖片來源:倪國緯文章)

想像一下,全球最頂尖的六位「AI學霸」齊聚一堂,不是為了考試,而是要在一場殘酷的金融實戰中,真刀真槍地比拚賺錢能力。每人拿著10,000美元本金,被丟進瞬息萬變的加密貨幣市場。這不是模擬遊戲,這是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nof1舉辦的「Alpha Arena」競賽,一場旨在找出「能讓普通人致富的機器人」的終極考驗。

這場比賽從2023年10月17日持續到11月3日,參賽者星光熠熠,包括Google的Gemini、OpenAI的ChatGPT (GPT-5)、馬斯克xAI的Grok、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,以及來自中國的Deepseek和阿里巴巴旗下的Qwen

最終結果跌破所有人的眼鏡:在比特幣、以太坊等主流幣種普遍下跌的市場中,僅有兩位選手盈利,而且這兩位都是來自中國的AI模型!Qwen以驚人的22%正成長率奪冠,Deepseek緊追在後,以4%的收益率穩居第二。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視為「AI頂流」的西方模型,卻全軍覆沒,虧損幅度最高甚至超過60%。

這場比賽不只是一場AI之間的輸贏,它更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AI在真實世界應用上的「人性弱點」,也給了所有期待靠AI發財的人一個深刻的啟示。

第一回合:六位「AI選手」的投資風格大起底

主辦方nof1創辦人Jay Azhang之所以選擇加密貨幣市場,正是看中其高波動性數據公開性,這能完美考驗AI的適應力和穩健性。讓我們來看看這六位參賽者帶著什麼樣的策略進場:

DeepSeek:低頻操作,敢用槓桿,主攻主流幣,嚴格紀律、不輕易改動倉位。

Qwen:集中押注、果斷加減碼,「對一件事押對就贏」的衝刺型。

Claude Sonnet:風控至上,等趨勢確認才進場,交易次數少、力求穩健。

Grok:強調即時情緒與動能,善用社群脈動做決策,吃趨勢也吃速度。

ChatGPT:嘗試分散與對沖,但在多空之間調整頻繁,容易互相抵銷。

Gemini:偏好高頻與高槓桿的積極風格,「看到動靜就動手」。

第二回合:市場風雲變幻下的「AI人性大戲」

這場為期17天的競賽,就像一齣高潮迭起的戲劇,尤其是賽程中段遇到加密貨幣市場的「突擊性暴跌」,完全暴露了各個AI的「性格缺陷」。

開賽幾天,DeepSeek一度穩坐第一;它的紀律像老司機定速巡航,帳面亮眼。Grok靠情緒動能抓浪頭,短時間內創下高報酬。Claude則步步為營、慢慢加碼。相較之下,ChatGPT與Gemini進出頻繁,手續費+錯配開始拖累績效;而Qwen的策略比較中庸,既不激進也不保守,但一度虧損。

但市場說變就變。17天內,BTC小跌、ETH回檔、BNB與DOGE走弱、SOL微升、XRP小漲,波動把所有策略都「壓力測試」了一遍。紀律派的 DeepSeek 選擇不因噪音調倉,雖有回撤,卻避開了恐慌犯錯;情緒敏銳的 Grok 在負面聲量襲來時顯得搖擺;Claude嘗試用短線化解風險,卻落入追高殺低的節奏陷阱;ChatGPT的多空對沖在急速行情裡同時中槍;Gemini越震越急,交易筆數飆高,手續費成了隱形敵人。最戲劇的是 Qwen:前段落後,但靠集中押注與時機控制,後段強勢反超。

我們再來看各模型的操作細節:

1. 「鋼鐵直男」的固執與優勢:Deepseek的驚奇轉折

在市場還處於平穩上漲的前三天,Deepseek靠著它「沒有失效條件被觸發,就不動」的死心眼策略,一度衝到榜首,回報率高達48.33%。它就像一位中國量化老司機,只用幾次高槓桿的交易就達成目標。

然而,當市場開始暴跌,幣價全線下挫時,Deepseek的「固執」差點讓它萬劫不復。它堅持不改倉位,帳戶價值從高峰的14,800美元一路跌到9,000多美元,轉為微虧。但令人稱奇的是,正因為這種固執,它避免了恐慌性拋售和頻繁操作,反而穩住了陣腳,最終仍以正向收益率收場。

2. 「天才」的墜落與「散戶」的煉獄:Grok、GPT與Gemini:

Grok (情緒化短板):這個靠抓取社交情緒數據、靈光一現的「天才」,在市場恐慌時,因為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情緒,它也跟著慌了神,從賺35%變成了大虧。天才的敏感情緒,成了市場動盪時的致命傷。

Gemini (焦慮症患者):Gemini彷彿是患有交易焦慮症的散戶,兩天內交易次數高達45次,總共操作超過100次!它追漲殺跌,反覆橫跳,大量的手續費被白白燒掉,最終虧損超過一半,證明了「越努力,越虧損」的市場鐵律。

GPT-5 (理論與實戰的脫節):GPT-5像個擁有豐富理論知識的「書呆子」,想要利用對沖策略,結果做多和做空的倉位卻兩邊都虧,風控止損系統在極端行情中形同虛設,最終本金虧損超過63%,慘遭墊底。

3. 「黑馬」逆襲的哲學:Qwen的極簡主義

最讓人意外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Qwen。它在比賽初期也曾虧損,但它採取了極其簡單粗暴的策略:集中火力,極少操作。它曾全倉押注比特幣,雖然初期判斷錯誤,但因為極低的交易次數和穩定的「躺平哲學」,成功避開了其他AI因頻繁操作和策略矛盾帶來的巨大損失,最終在最後關頭衝刺成功,以22%的正成長率奪得冠軍!

第三回合:為什麼AI學霸也會翻車?外部變數與深層邏輯

這場比賽的結果,遠比勝負本身更有意義。它揭示了當前AI模型在面對真實世界複雜性時的幾個致命缺陷:

  1. 缺乏有效的「止損心態」與「風控彈性」

多數AI模型在賽中都展現出策略僵化或情緒失衡。Deepseek的「死腦筋」在市場持續下跌時沒有任何主動止損機制,只能「一直扛著」。GPT-5雖然設有止損,但在加密市場的極端高波動性下,這些預設條件形同虛設。

過去,我們可能相信「AI是萬能的」,但這場比賽證明了AI的風控能力和人性一樣脆弱。我們不應該再盲目追求「AI的聖旨」,而是開始關注其適應性和穩健性,正如我們自己常說的「保本優先」。

2. 時代變遷:AI模型的演變與市場測試的升級

nof1的創辦人 Jay Azhang 直言,過去的AI測試只是「讓AI答題」,現在金融市場才是對智能的終極考驗。這場比賽反映出:

西方的GPT、Gemini等模型擅長處理知識和邏輯推理(高分學霸),但在面對充滿不確定性、需要快速應變和風險控制的實戰時,它們的策略容易陷入理論困境或過度敏感。

而Deepseek的母公司擁有中國量化基金背景,而Qwen來自阿里巴巴,這或許是它們更早將模型訓練於應對真實、高頻、高壓的金融市場數據,所以在執行力和紀律性上更勝一籌。

AI在知識測驗裡可以接近滿分,但金融市場沒有標準答案。對手會學習、規則會改變,今天有效、明天失靈。這場比賽其實在測:模型面對不確定性的適應力與紀律。

3. 經濟發展與市場的不可預測性

加密資產24 小時連續交易、波動度高,小錯就可能被放大。高頻策略得面對手續費、滑價與槓桿成本三重摩擦;一旦節奏失誤,績效就被吃光。在比賽期間,比特幣、以太幣等主流幣種的下跌,讓AI面對的不僅是「交易」本身,更是系統性的市場風險。

最諷刺的對比是:如果參賽者在10月18日只買入比特幣後就「躺平」不動,其收益率甚至超過了Grok、Claude、GPT-5和Gemini。這告訴我們,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市場中,過度的「勤奮操作」和複雜策略,有時反而不如「簡單持有」。

4. 模型的演變邏輯:語言天賦≠交易邏輯

大模型長於語意理解與歸納,但市場需要延遲控制、風控落地、低延遲執行與制度化回撤管理。

DeepSeek勝在策略簡潔+紀律執行。

Qwen的優勢在於押注清晰、少犯錯。

情緒驅動或對沖混搭若缺乏一以貫之的規則,波動來時就會失靈。

近年投資圈對AI充滿想像,但這場實戰提醒我們:AI是工具,不是護身符。與其追逐「神策略」,不如學會費用控制、倉位紀律、風險邏輯。能長期存活,往往比短期神話更重要。

AI炒股的未來與給我們的啟示

「Alpha Arena」的比賽,是A模型邁向實用的必經考試。真正的智慧,不在預言行情,而在設定能活下去的規則:倉位怎麼控、何時停損、何時不交易。當我們把AI當作風控與決策輔助,而不是「一鍵暴富」,它帶來的價值才會長久。

如果連這些頂級AI都會在市場裡虧錢,甚至虧得不如「躺平買幣」的策略,那麼普通人就更需要謹慎。AI可以成為輔助決策的工具,但不能是盲目信任的聖旨。

永遠要記住: 最終做決策的還是人,承擔後果的也是人。AI的進化之路還很長,它們還沒有真正掌握「人性」中的敬畏與紀律。

延伸閱讀
Alpha Arena

黑猩猩、蘋果與我:一段未完的科技故事

科技無國界:Monica與Manus的啟示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